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八年漫漫脱贫路 攻坚克难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04-14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2061  返回上页

13日,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我市12家集体、24名个人获表彰。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时刻,黄石战贫答卷同样优异。

2014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17万户、13.22万人,贫困村153个;2018年,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底,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从2017年起在全省市州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实现“三年三进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历史使命。黄石按照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联系贫困村,蹲村带镇,解剖麻雀,不脱贫不脱钩。全市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766支、驻村干部2300余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严格执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限期脱贫责任制,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多元化投入体系、精准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制度是保障,产业是根本。黄石通过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把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和长远大计,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2014年,阳新县黄颡口镇花果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通过能人回乡、产业带动,成功引进了湖北创新鞋业、雅山种养殖合作社、黄石腾龙水果基地等一批扶贫项目,一举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在王英镇东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实施“一户一策、一村一法”结对帮扶,采取“包户式”发展光伏发电,“订单式”发展家禽养殖,“委托式”发展大棚花菇……“昔日东山愁云布,今日东山旭日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风柏还专门写诗赞颂。

像花果村和东山村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摆脱了贫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行业协会和稻虾共作、油茶等“十大产业联盟”发展,通过产业聚集、资源共享等举措,推动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全市产业扶贫累计发展稻虾共作20万亩、杂柑15万亩、白茶10万亩,带动1万多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市扶贫办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印发《关于在全市推广实行精准帮扶“六步工作法”的通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连续多年推行“一户一策、一村一法”,确保扶贫扶到根子上。

按照“线上线下”联动、“内销外销”互动的思路,黄石有关部门大力加强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建设,通过举办扶贫产品农货节、抖音带货、驻村包销、以购带捐等方式,帮助脱贫群众实现扶贫产品“卖得快、卖得好”。2020年,全市共有49家供应商313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认定,实现消费扶贫送订单2.09亿元,投放专柜253台、建成专馆11个、开设专区46个,在全省率先完成“三专”建设任务。

为巩固脱贫成果,黄石出台《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帮扶力度,确保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易木生 朱达)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