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情资讯 > 黄石要闻

黄石“治土”有良方

发布时间:2021-09-09  所属栏目:黄石要闻  点击次数:1950  返回上页

8日,艳阳高照,大冶金湖生态园内满目葱茏。尾砂库上的一场蝶变,让这里重新拥有了“千山照平湖、城在湖波上”的万千气象。

金湖生态园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石头咀矿区,过去这里矿山、水泥等“五小”企业聚集,尾矿库飞沙走石,周边居民苦不堪言。2016年底,金湖生态园建设拉开序幕。生态园以城市转型为方向、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修复为主线,积数年之功,如今已建成集休闲、观光、游览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区。

治土,黄石不遗余力

“腾笼换鸟”的故事,在东楚大地许多地方同时上演——

西塞山区磁湖南岸苗圃路,该处小冶炼地块的修复工程已接近尾声,通过一系列治理工程,修复完成后,该地块将移除污染地块名录。在下陆区东钢老厂区,湖北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黎明正带领团队,运用一种类似土壤“洗衣机”的装置,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当地的土壤修复任务……

黄石深知,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

为此,我市打响“查、防、管、治、建”五措并举的净土保卫战,完成全市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督促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实施全域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推进耕地、工矿废弃地、尾矿库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策划储备15个土壤类项目先后入围中央项目储备库。同时多次受邀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类中央支持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编制起草;形成受污染耕地植物“吸金”、污染场地修复与遗址公园建设协同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与城市品质联动提升等三大修复治理模式,东钢厂区治理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案例,黄石治土经验在全国推广。

山青坡绿,生态为民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016年,黄石市被列入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5年来全市围绕源头预防、风险防控、治理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形成“黄石模式”。2019年,黄石市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浙江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3个土壤污染防治案例入选国家案例集。2019年11月15日,我市承办全省现场推进会,分享推广土壤污染防治监管和治理修复技术试点经验;当月29日,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高度肯定黄石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成效。

一抔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十三五”以来,全市未发生因农用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事件,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圆满完成“土十条”目标考核任务。

今年以来,我市对全市31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已实施排查28家;新增土壤污染防治完工项目6个,其中3个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涉及8个场地)顺利通过效果评估专家评审;新增策划储备土壤项目3个、地下水项目1个;21宗地块在用地预审环节落实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和多部门联动制度,确保“净地”开发;推动6家沿江化工关改搬转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寸土寸地关乎国计,一垄一亩牵系民生。用心守护一方净土,这是黄石交出的绿色答卷。(廖巍巍

来源: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