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正值酷暑,坐落于梁子湖与保安湖之间的大冶保安镇西海村,水光山色、风景如画。
当天上午,顶着烈日、肩挎背包的大冶法院保安法庭负责人曹中文正入村做“巡回审判点”最后准备工作。
“从通村法官驻村调解纠纷,到现在设立‘巡回审判点’,法律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了。”西海村党支部书记雷晓明感慨,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村里学法懂法的村民越来越多,守法用法成了生活习惯,大伙也都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聊起“巡回审判点”,全国人大代表、大冶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很有发言权。不久前,农科村胜水村“巡回审判点”就公开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王能干和当地老干部、乡贤等全程参与,庭审结束后,与保安法庭干警一同化解矛盾纠纷,引得当事人和当地老百姓一致好评。
“巡回审判点”的入驻为百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为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了新元素,被村民们亲切称为“挎包法庭”。
大冶多山区,山路多崎岖,这为老百姓司法诉讼带来不便,偏远的村子距法庭单程就有七八十里路,法官进村办案除坐车外,有的还要走数小时山路。被告黄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行动不便,殷祖法庭庭长胡国艳和书记员郝本舟一行,翻山越岭抄近路赶往湾子巡回审理该案时,装有法槌、台签、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等的多功能挎包,已将肩膀勒出深深的红印。
多功能挎包是大冶法院巡回审判干警的标配。“挎包法庭”干警几乎踏遍了大冶每一个山区,练就了一双“铁脚板”。
今年来,大冶法院提出发扬“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模范”吴远瑞的“山区挎包办案”精神,推进“一村一案”和“通村法官”,“挎包法庭”向大冶494个村挺进。
一张司法便民服务“线路图”正在徐徐铺展。“挎包法庭”正在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变“群众多跑路”为“法官多跑腿”,通过在老百姓家门口审判、调解、宣传、咨询、法治帮扶等方式,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方便了当事人诉讼,提升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
目前,大冶14个诉调对接工作室已向58个建制村辐射,相应成立58个“巡回审判点”,覆盖率10%以上的建制村(居),3年内覆盖率有望达到50%以上。(吴海峰 胡晓斌 张国庆)
- 上一篇:现场办公帮扶村民抗旱防火
- 下一篇:三年攻坚见成效 美丽乡村绽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