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康电子生产车间
市民正在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购物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投资、项目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在全市忙于防汛救灾的同时,22日,黄石2016年城区重大项目拉练暨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总结上半年的经验,为下半年的生产发展出谋划策。
在各城区交出的年中答卷中,有成绩也有隐忧。面对问题和挑战,市委书记周先旺和市长董卫民表示,“要围绕实现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迎难而上,努力战胜各种挑战。”“防汛抗洪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项目建设同样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面前,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去年”。GDP增长7.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增速与全省持平;财政总收入增长1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2%,增速全省第7。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2.15亿元,增长4%,总量位列全省第10位;全市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46个,计划总投资1370.15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51.98亿元,同比下降4.2%。作为发展底盘的固定资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初核定目标任务1600亿元的40.1%,与“双过半”任务相差近10个百分点,形势严峻。
分析原因,上半年投资乏力存在诸多客观原因,需求不振、民资观望、防汛抗洪影响等,但在种种困难和原因面前,“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需要全市各部门解放思想、主动担当,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的投资环境。”市长董卫民说。
在困难面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积极可喜的变化。园博园、矿博园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一批技改项目正在实施,振兴黄石制造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对上争取力度较大,融资能力提升。新港、市开发区等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项目承载能力增强等,这些都为后期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黄石又一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很俗套却很有哲理的话。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效拉动内需,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专项建设基金政策,重点支持地方项目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市共争取到六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69个,落实项目资本金43.39亿元,项目数和资金规模仅次于武汉和襄阳两市,为全市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目前,69个获批项目已开工59个,开工率86%。
同时,市发改委积极抢抓社会信用示范市赋予的债权申报“直通车”的政策机遇,组织专班力量与国家、省衔接。今年上半年磁湖高新公司和大冶城投公司两支企业债券成功获批,核准规模44亿元,占全省总规模的20%,居全省第一。
新常态下,黄石要走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转型发展之路,项目建设的意义可谓举足轻重。今年2月23日和3月26日黄石举办了两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市两批集中开工项目共计68个,总投资353亿元,截至目前实际开工项目48个,开工率70.6%,完成投资28.24亿元,占总投资比重的8%。这就是黄石迎难而上积极“策划”的主动作为。
抓策划包装,抓项目进度,抓对上争取,抓有效投资,抓薄弱环节,抓改革创新,抓督查问责,这也是接下来完成全年项目建设任务的七大“发力点”。
去年底,黄石提出加快谋划3年500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库和当年完成总投资规模20%的项目达到可研批复深度。截至目前,全市社会事业入库项目1875个总投资16653亿元。今年一季度投资暨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会上,提出精准策划80个重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截至目前,我市共储备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84个,总投资794.51亿元,拟申请资本金135.46亿元。遴选57个重点项目进行统筹推进,总投资578.15亿元,占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36%,主要体现在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大类。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4个,已开工12个,开工率86%,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5.7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1%。市级重点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83.88亿元,占总投资292.01亿元的28.72%……
振奋精神,紧盯目标,凝神聚力,科学施策。一个一个项目谋划,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完成投资和发展任务,我们还有时间,更有决心和行动。(张友财)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加快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黄石
- 下一篇:加快灾后自救进度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