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质量强省工作会议上,我市建设质量强市工作的经验成为会议交流中的亮点。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我市顺利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连续13年荣获湖北省质量工作考核先进单位,东贝、劲牌、新冶钢等3家企业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建设质量强市工作呈现出构建质量强市大格局、营造质量共治大环境、建设质量服务大平台和追求质量发展大跨越等四大亮点。
完善体制 构建质量强市大格局
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所有副市长任副组长,县(市)区以及质监、发改、经信、财政、城建、商务、环保等30个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湖北省首个地方大质量发展规划——《黄石市质量强市专项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将该规划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市级重点规划。
同时,我市建立了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从城市质量发展战略、城市质量文化、城市质量基础等11个方面,对59项指标进行分解,明确了111项工作任务以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突出结果导向,严格依据《黄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对相关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
形成合力 营造质量共治大环境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质量共治大环境。”副市长张新民指出,在市政府激励引导下,我市通过质量诚信建设、狠抓质量提升、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等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质量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市公安、交通、商务、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加强12315、12365质量维权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质量责任体系。
夯实基础 建设质量服务大平台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居国内第一。近年来,我市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作为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培育了一大批卓越的企业和产品,成为黄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强劲引擎。
质量强市,标准先行。目前,企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9%以上。累计采用国际标准110项,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141项,建有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项目(建成2个、在建2个)。同时,通过建立质量公共服务平台、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素质教育体系,不断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
创新思路 追求质量发展大跨越
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015年我市连同其他8个“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共同发起建立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旨在推动了我市内贸流通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为相关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同时,各部门依据质量强市专项规划、工作方案和2015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纷纷出台一系列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9月,市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共同组建“三证合一统一受理窗口”,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2015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42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8.74%
此外,我市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携手合作,基本建立了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公共管理质量等四个方面为主体的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纳入质量工作考核,倒逼各部门围绕市民满意度为中心开展工作,提升工作质量水平,建设市民满意的鄂东现代化大城市。(郑林)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黄石用电负荷达182.5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 下一篇:省环保督查组启动对黄环保综合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