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服务三农

关于我市供销社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5-11-13  所属栏目:服务三农  点击次数:2871  返回上页

                                                    关于我市供销社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卢希兰
  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服务业调研工作的通知》(黄服联办【2015】2号)文件要求,最近,市供销社组织安排了调研专班,对市供销社系统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供销社服务“三农”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在构建以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打造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为农服务平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
  1、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发展迅速,农村市场持续活跃。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新网工程”建设为载体,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方式,按经济区域建立配送中心,在乡村建设连锁店、农家店等终端网点,并结合当前供销实情,完成了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产业连锁经营网络项目相继建成并产生效益,有力夯实了供销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活跃了农村市场,对我市农村现代商贸业、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截止到目前,市供销社辖大冶市、阳新县2个县市级供销社,有基层供销社41个、直属企业26个、社团组织6个;连锁经营网点1117个、配送中心15个,其中:直营店267家、加盟店850家、超市18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个。
  2、农村专业合作社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全市供销社系统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2014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7685万元,其中部分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产业特色。由大冶市吉华实业有限公司、大冶市还地桥镇供销社和农民社员联合领办的大冶市还地桥浪花水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经营,采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生产绿色标准的水产品。该养殖基地占地2000亩,年收入约2500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约410万元。其生产的“黄金湖”牌水产品辐射武汉、黄石和安徽等地。阳新华茂水产专业合作社、黄石四棵松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大冶市明聪莲藕专业合作社、还地桥浪花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管理日益规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系统已创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6家。
  3、农村综合性服务不断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步步推进。近年来,全系统根据省社的统一部署,把创建集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于一体的“五务合一”的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创新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截止2014年已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456家。按照“一社两店”的方式创建,既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供应,又为农民生活提供日用消费品终端服务;部分综合服务社还拓展了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等经营性业务,在水电费代收、电信、邮政、保险、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等领域开展了代理性服务,在农技咨询、农资信息、农产品购销信息、用工信息、涉农政策宣传等方面承担了公益性服务职能,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尤其是去年7月份市供销社与市建行、市移动公司、市物流局签署“四方”战略合作以来,拓宽了以村级综合服务社平台的为农服务领域,为打造以“金网、天网、地网”为支撑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创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面临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支撑供销社经济效益的大部分主营业务全面放开,供销社丧失了竞争优势,从服务中求效益举步维艰。由于供销社经营机制不活、经济实力不强、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供销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发展建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竞争激烈,经营困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经济异军突起,供销社传统业务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税费比供销社优惠,灵活性大,加之各级供销社的办公场所、仓库和经营服务网点,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很少投资对自己的经营设施进行建设改造,从而给个体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造成供销社集体不敌个体的状况。
  2、功能减弱,发展滞缓。供销社经过“两转”(即企业转变性质、职工转变身份)改革后,大多数基层社采取全员置换身份形式进行改革改制,买断工龄,关门走人,留下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经济实力、人才队伍、体制机制与当前“三农”发展不相适应,加上缺乏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新网工程”网点作用与党委、政府要求和农民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基层社建设仍然徘徊在困难境地,经营服务网络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3、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改革改了二十多年,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供销社及社属企业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管理措施等方面比较落后,在经营结构上过于单调、陈旧,在服务“三农”上缺乏有效的手段。这是供销社系统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的主要原因。
  4、农村经营服务过于落后。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商品连锁配送率底下。市级农资行业储备制度未有效建立,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有待提高。农村金融担保业、合作金融业和农技服务业发展较慢,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全、物流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低下,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的营销模式还处在起步阶段,产销衔接不紧密,新型庄稼医院的建设步伐有待加快。
  5、缺乏扶持,保障无力。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市“新网工程”项目给予了一定的专项扶持,但市、县两级财政没有配套资金,使我市为农服务项目的发展速度、建设规模明显滞后于省内其他地市。由于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扶持机制,对大客商进驻农村投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服务体系项目的引进、实施。

  三、2015年服务业工作重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商贸流通持续繁荣,带动农村地区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市场意识等不断增强,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力。供销社系统肩负着为“三农”服务的重任,需要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以电子商务为平台,把城市工业品送下乡、把农村农产品送进城,采取“实体+网络”“线上营销推广+线下按单配送”的经营模式,把线下商店的信息推介到互联网,将线上客户转化为线下客户,发挥电子商务和实体店的综合优势,探索一套农产品营销实体的电商业务。
  一是以农资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鄂东南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网络。鼓励农资企业下伸网点,在全市乡镇建设一批农资连锁店,按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店堂店貌、统一服务内容的要求,对基层供销社的农资服务网点进行整合,建成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终端网络,吸收部分符合条件的个体农资经营户加盟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扩大供销社农资连锁经营终端网络覆盖面,以满足农业、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通过加强配送网络建设,完善农资储备和信息化功能,加快农资经营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资电子商务,为我市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
  二是以日用品超市为龙头,构建生活资料销售网络。黄石市供销社拟与北京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公司合作,采取加盟的形式,参股经营日用消费品销售。项目将以中心城镇为重点,以村为基础,构建一个以黄石新合作商贸广场为核心,阳新、大冶2个二级连锁配送中心为纽带,30个乡镇连锁配送站为基础,60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连锁配送网络。并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健全完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和建立标准化的农家店,形成为农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力争到“十二五”末,农家店覆盖85%以上的乡镇和65%以上的行政村,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三是以农产品市场为龙头,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通过规范市场运作,增强市场的集散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产业导向功能,推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中国供销大冶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和河口农产品交易市场、金山农贸市场、大冶市新华路农贸市场、大冶陈贵镇农贸市场等一批乡镇专业市场,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1个市场功能较为完善,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农村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