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助力精准扶贫致富路
市信访局驻村工作 队长 万建华
(2017年3月2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信访局驻金海开发区竹林村工作队长万建华,今天很荣幸与大家在这里相聚,感谢供销社邀请我来参加黄石市供销系统2017年工作大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信访局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做一个简单的经验交流。市信访局自接到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干部帮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紧贴民生,真帮实扶,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推进,工作初见成效。下面,我就精准扶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结合竹林村的实际,谈谈驻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竹林村的基本情况
竹林村位于金海管理区西北部,大冶湖的北岸,与阳新新港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依山傍水,湖光山色的美丽乡村,全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2亩,其中,湖水面积1290亩,旱地面积1122亩,水田面积600亩;共有6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230户1280人,其中党员26名,贫困户31户110人,低保户11户26人,五保户3户3人。由于历史原因,竹林村欠账多,基础工作薄弱,资金缺乏,导致集体经济呈现困难落后的局面。
市信访局自2014年8月入驻竹林村,2016年上半年,组织选派我到竹林村任工作队长。从驻村第一天起,我便心系村民,开拓创新,让竹林村从“守摊型”向“开拓型”转变,带领工作队迅速“家访”摸清村情,对立卡的贫困户逐一走访。认真分析他们致贫原因以及脱贫的想法,工作队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积极对接供销社,依托供销社村级服务社建立服务网点;在市供销社的指导帮助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黄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拓展销售渠道,打通经济高速。一年来,工作队把大量的心血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
二、把握机遇,逐步推进竹林村经济发展
1、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竹林村由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商业网点匮乏,综合服务水平低,便民功能不足。工作队针对实际,积极与市供销社对接,请求市供销社给竹林村帮助,开辟一条为民、便民、利民、富民的服务通道。市供销社副主任阮祥明多次带领工作人员到竹林村走访调研,指导工作。在市供销社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不到一个月便建立了竹林村级综合服务社,配备电脑、电脑桌、冰柜、货架等设备,并开通裕农网,让村民实现缴费不出村,实行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
2、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竹林村贫困处境,我和工作队员积极寻找扶贫与产业的结合点,扶贫与发展的切入点,扶贫与环保的平衡点,努力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寻找平衡,把握竹林村依托山水优势,发挥本地资源,利用废旧矿场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业。2016年,在市供销社的指导帮助下,7家农户成立黄石市金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金竹牌”香菇,主要经营香菇种植、加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技术交流和信息服务,带动农户20多户。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万元,拟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将废弃的矿场15亩建香菇棚40个,试种近3万袋香菇菌棒子。不到3个月,第一批香菇已产2万多斤,毛收入达7万多元。按技术要求还可产4批,一年将收回投资的80%。2016年,在市供销社的帮助下,加入黄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今年年初,参加了市供销社与广电联合举办的鄂东垄上行赶集会活动,市民纷纷抢购“金竹牌”香菇,一天零售达800多斤,深受市民的喜爱。预计为竹林村一年增收10余万元,帮助10多户贫困户脱贫。
三、加强协作,着力开创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局面
2017年,金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在市供销社的领导关怀和帮助下做强做大,计划流转租用农户土地30亩,扩建香菇棚80个,同时引导竹林村和周边农户家家种植香菇,实现100万元以上收入,为彻底解决贫困户脱贫尽我们应尽的责任。
最后,我想用我写的一首小诗的后两句作为我的结束语:我只希望用精准的种子,扎根竹林贫瘠的土地,我只希望用智慧的汗水灌注竹林硕果的春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