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老王啊,我比他早进公司几个月,共事时间最长。”1日,在位于澄月路附近的家中,72岁的饶跃清提起王明林,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在王明林的履历上,饶跃清是他每一个阶段的见证人。
1992年,王明林担任公司纪委副书记后不久,饶跃清也调任公司纪委书记,是部门主职。29年过去,饶跃清最难忘的,是王明林的“话别”和“廉洁字条”做法。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黄石公交事业走过了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开始逐步壮大。那时,根据计划,黄石公用汽车公司(今市公交集团)每年都会采购一批营运车辆。
在行业内,供销员是一个“肥差”——出差多,消费多。碰上性质恶劣的是“吃回扣”现象,还可以拿到不少“好处费”。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供货方难免会以次充好。供销员发了财,国家利益受损失,最终侵害的还是老百姓的权益。”饶跃清说。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王明林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每次,有供销员需要外出洽谈业务时,王明林总会和他在公司内“偶遇”,送上一张廉洁字条,并顺便聊上几句,与供销员“话别”。
对“话别”的内容,饶跃清印象深刻:“老王会叮嘱供销员,出门在外,要一切从简,要实报实销,要洁身自好,切勿违法乱纪……”
纪律作风上抓得严,干事创业上就落得实。
“那时候,我们公司没有一名供销员因此犯错误。”饶跃清为王明林的做法感到骄傲。
“共产党员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纪委的干部更应该严于律己。”王明林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一次,公司来了客人,办公室人员买了一包香烟放在王明林处。第二天,王明林将烟退了回去。
做事一板一眼,处处督促同事,难免会有一些同事对王明林有看法,说他清高,不敢和他开玩笑。可75岁的退休职工郭景新明白,这是王明林一贯的作风,“每逢过节,公司要给员工们发白砂糖、绿豆等福利,老王都会把关,一袋袋称重,确保量足质好才发到员工手里。”
1988年,两名共事多年的党员干部调职外单位,王明林决定请两人吃顿饭。闻此,机关许多干部吃了一惊。
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当天,王明林将自己保存的一堆旧报纸收集起来,卖了18元钱。用这些钱,王明林买了三斤肉,然后自己掏钱买了面粉和白菜,让妻子包了100多个饺子,就这样简单地表达了一场同事之情。
曾经,王明林还因表现突出,获得了工资加级的机会。可他得知工会干事程震华家境困难、孩子读书花销压力大,王明林主动将机会让给了他。
这些事,在公交集团至今仍在流传。
现任市公交集团工会主任的董红梅,曾与王明林一起共事过4年。她说,王明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躬身实践、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崇德向善、勤俭持家的作风品质,永远值得她学习和铭记。(陈子才)
来源:黄石日报
- 上一篇:我市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
- 下一篇:旺季来临 快递业优化申诉处理流程